现在不管学校还是家长都有一个观点那就是“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所以不管什么都要让孩子从小开始学,学校会组织相关的活动,家长们会给孩子报相关的兴趣班,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家长和老师们从来没有想过孩子是否适合,这个年龄段能不能够接受,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
“从娃娃抓起”或许并没有错,但过多过滥、违背教育规律的进校园活动,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据了解,2017年,教育部出台《综合活动实践课程指导纲要》,分类型、分学段推荐了152个活动主题,并对活动目标、内容、方式等做了简要说明。这是针对一些学校感到活动类课程设计难度较大,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的现状,提供的基本活动示例,不是要求学校“照单全收”。
实际上,各种行政部门的工作进校园,有的并不合理,是任意扩大自己的行政权力。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应该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进一步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政府是管理者,学校是办学者,学校办学效果应由社会来评价。
同时,要允许学校有不同的做法,少下刚性指标,不搞一刀切。南京夫子庙小学党总支书记高小丽认为,传统戏曲“进校园”目的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要会唱,而是要传承传统文化。围绕这样的目的,应允许各个学校有不同的做法。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方海光建议,全社会普及要分层次,有些宣传引导,可以通过家庭、社区渗透到孩子身上,不必要重复覆盖。
我们一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感觉一件事情好,就一定要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我们必须了解孩子现在这个年龄段是否适合,这个东西他学习了到底有没有用,这样才是对孩子好,学校也是一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团队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原创推荐2019-05-30 14:35:12
原创推荐2019-05-30 14:32:41
小学资讯2019-05-30 14:01:46
原创推荐2019-05-30 11:29:31
高考资讯2019-05-30 11:02:13
原创推荐2019-05-29 1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