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学习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呢?高中地理中自然地理是一大块,也是经常会考到的,所以关于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大家在学习的时候最开始就要理清楚思路才行,除了整个概念之外还有一些计算公式和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详细的学习方法!
一、理清思路,自然地理并不难
首先我们要明确高中自然地理所要学习的内容,分为哪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是什么。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自己在预习时画出一幅思维导图。
可以在笔记本上列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在老师上课时进行修改和更好的理解,这样不仅理清了思路,而且学习了两遍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
二、总结计算公式、方法,进行练习
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5、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角
(2)图上推导
(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4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
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
8、实际距离
(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在经纬网图上: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
三、多看图,多记图
地理这门学科有一句话叫“无图不成题”可见图对于地理有多重要。那么平时我们就要多看多记,当然记图也要将就方法。如意大利所处的亚平宁半岛像个靴子,中国是只雄鸡等。在闲暇时也可以与同学以下棋的方式记忆如山西的右边为太行山,太行山的右边为河北,这样最后中国的地形和行政区划图也一目了然了。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团队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原创推荐2019-05-30 14:35:12
原创推荐2019-05-30 14:32:41
小学资讯2019-05-30 14:01:46
原创推荐2019-05-30 11:29:31
高考资讯2019-05-30 11:02:13
原创推荐2019-05-29 1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