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考答题卡疑似掉包案目前已经水落石出,结果就是:没有任何问题,确实是考生本人的答题卡!这件事情的结果一出来,舆论也是众说纷纭,最开始嚷嚷着有猫腻的家长和孩子是真真的被打脸了,从舆论看来大家主要分析的就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惑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到底为什么高考成绩和估分差这么多呢?
1、考生说谎。平时成绩说谎,考后预估成绩说谎,从而导致高考成绩和平时家长的期望值有相当大的反差。导致试卷环节被调包的的猜测。
2、考生发挥失常。现实中的确极少的这样孩子,他们平常成绩较好但是就怕考,越是大型考试越是发挥失常,最后见了大考就有心理阴影,失常会成为习惯。
3、孩子粗心,导致答题卡上的答案错了位,将某题的答案涂成了下一题的答案。导致发挥失常的状况发生。
4、考生故意答错。据了解4人中的苏姓考生是想考北师大,但今年的平常测试成绩都达不到,她计划复读。但其父母要求她今年考到哪就读哪,所以第一科语文考试不顺利之后就放弃了,然后故意考差以便于复读。但报的预估分是627分。
“掉包”案结果已经公布,答题卡都不存在掉包,这就证明了考生说了谎而且家长还轻信了。掀起如此大舆论风波的考生和家长需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呢?
1、家长只是心中有疑虑,将此事发布在网上,没有明确说谁造假,没有对哪个特定个人或单位提出质疑,不存在影响他人名誉等问题。
2、民众有权质疑,并没有特定说有人造假,对于孩子试卷的严重错谬也有查看的权利。
3、此事浪费了大量的社会成本。但因为此事避免了人们的质疑,让大家知道高考的严格流程,还相关部门一个清白,从这个角度上讲也不失为“好事”。
考生和家长不需要过分追究法律责任,但必须担负因此造成的经济费用和损失。当然4位考生和家长肯定要承担此事带来的舆论压力。
此事也给我们警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家长所想的那样,很多事我们的机关单位是可以信赖的。家长因为不了解就胡乱猜疑,甚至将长篇大论发到网上,引起舆论风潮,最终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出现类似的事情就应该理智。倘若有质疑也可以通过正规途径来查证。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团队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原创推荐2019-05-30 14:35:12
原创推荐2019-05-30 14:32:41
小学资讯2019-05-30 14:01:46
原创推荐2019-05-30 11:29:31
高考资讯2019-05-30 11:02:13
原创推荐2019-05-29 17:01:16